为了这座城市
姑苏之美 ,最美不过横塘驿
+ 查看开云app官方官网
姑苏之美 ,最美不过横塘驿
+ 查看开云app官方官网
“园林泓水半山亭,太湖飘渺引诗歌,古镇石板桥边酒,不啻此处胜天堂。”姑苏之美,美在它的每处细节之中,无论从历史还是到今天,当我们选定某一个建设项目时,首先需要考量它的文化含量。向横塘进发前,须静心研读一点横塘的历史风情、名人轶事。2018年春节,我怀着浓稠的追思与清丽的憧憬,又一次来到横塘,再读这本厚重的书。
到横塘,首先忆贺铸。贺铸因一句“梅子黄时雨”而获得了“贺梅子”的雅称。而《青玉案》这首词的开头“凌波不过横塘路”也被广为流传。自此,横塘闻名于天下,故后人著书,将横塘与贺铸联结在一起,贺铸的诗词也逐渐成了横塘的代名词。
横塘,多少文人骚客所吟唱的地方!范成大以横塘为题,“南浦春来一绿川,石桥朱塔两依然,年年送客横塘路,细雨垂杨系画船。”一幅江南烟雨送客图款款而来;唐寅《江南四季歌》中的“吴山穿绕横塘过,虎丘灵岩复元墓”,把横塘、虎丘以及灵岩诸山编织成一副泼墨山水画;东汉末年孙坚“母怀妊坚,梦肠出绕吴昌门”的典故,把大爱横塘推到了极致。
横塘位于苏州西南隅,历史悠久,相传其为古渡通衢、通胥江、通越溪、连太湖、接京杭大运河所建,是苏州水陆交通的要冲,水路造就了横塘。横塘北端彩云桥堍、京杭大运河与胥江交汇处,为城西水路要津,也是入湖的要道。相传在吴王寿梦、诸樊时代(公元前585—前560)吴城内都亭桥设有都亭驿驿传机构。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年)横塘创建姑苏馆驿站,设供宾客食宿游憩的馆舍、台楼、园圃,备有舟船、马匹交通工具,雄丽为“三吴之冠”。驿站于同治十三年(1874年)重修,为清代建筑。现存遗迹仅是水陆驿站的大门,其他馆、楼、台已无迹可寻。亭三面环水,以长堤与三孔的彩云桥相连,坐北朝南。南面左右石柱上镌刻楹联:“客到烹茶旅社劝当东道,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”。
1955年苏州市文管会实施抢修,又于1961年10月至1962年2月进行大修。1990年因整修大运河,彩云桥拆建,驿站又次整修,成一景点与彩云桥相映成趣。横塘驿站不仅是苏州古城中仅存的一座古驿站建筑,举目全国也是仅存的二座之一。邮电部在1990年11月28日“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”上发行了J-174“姑苏驿”小型张,以资纪念。横塘驿站今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,标名“横塘驿站”。
进入新时代,保护历史文化名城,传承优秀吴地文化,历史向我们这一代人发出召唤!
苏州市政府为加快推进“一核四城”建设,做优做靓苏州古城,尽快把苏州大运河、环古城河和胥江建设成为苏州古城的绿色项链、文化走廊和旅游胜景。力争把“两河一江”建设成为“生态、文化、繁荣、美丽”的景观带,同时,也将大运河、胥江沿岸打造成为传承苏州历史文明、国际一流的服务型文化带和经济带,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,改善城市面貌,提升城市形象,打造真正的东方水城。苏州是园之城、水之乡、桥之都。民国易君左先生曾如此印象苏州桥梁:“红阑干畔,白粉墙头,桥影媚,橹声柔,清清爽爽,静静悠悠,最爱是苏州。”
横塘驿站外,又一亮点为普福桥。普福桥,又名亭子桥,明万历年间修造,清康熙四十七年(1708)重建。普福桥原系三孔石拱桥,桥顶建有亭子,四角均系石柱支架,四周砖砌,亭角翘首,四角挂有古铜钟,声音清亮,嘉庆年间再次重修时失之。四麓各一井,井各一亭。古人云:四井乃四口字,建亭桥上如工字,合之乃“器”字形也。横塘为苏州城西水路要津,随着运河航运的发展,普福桥的三孔桥拱已无法通行大船,于是在1969年被拆除。1972年10月,在原址重建钢筋混凝土的人行便桥“横塘桥”。1991年7月,横塘桥因疏拓运河横塘段再次被拆除,后在原桥址向北100余米建一座人行便桥,立“亭子桥”字匾。2004年9月1日,新亭子桥被一艘货船撞塌。自此,横塘便没了亭子桥,成为苏州人心头一大遗憾。
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“要坚定文化自信”,这是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来的,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,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。随着城投公司转型升级、创新发展等重点工作的推进,以及“产城融合、科创立基、文化固本、生态乐居”的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,城投人秉承“为了这座城市”的理念孜孜不倦,不断深化项目建设,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,为历史留下隽永的文化印迹。
到横塘,首先忆贺铸。贺铸因一句“梅子黄时雨”而获得了“贺梅子”的雅称。而《青玉案》这首词的开头“凌波不过横塘路”也被广为流传。自此,横塘闻名于天下,故后人著书,将横塘与贺铸联结在一起,贺铸的诗词也逐渐成了横塘的代名词。
横塘,多少文人骚客所吟唱的地方!范成大以横塘为题,“南浦春来一绿川,石桥朱塔两依然,年年送客横塘路,细雨垂杨系画船。”一幅江南烟雨送客图款款而来;唐寅《江南四季歌》中的“吴山穿绕横塘过,虎丘灵岩复元墓”,把横塘、虎丘以及灵岩诸山编织成一副泼墨山水画;东汉末年孙坚“母怀妊坚,梦肠出绕吴昌门”的典故,把大爱横塘推到了极致。
横塘位于苏州西南隅,历史悠久,相传其为古渡通衢、通胥江、通越溪、连太湖、接京杭大运河所建,是苏州水陆交通的要冲,水路造就了横塘。横塘北端彩云桥堍、京杭大运河与胥江交汇处,为城西水路要津,也是入湖的要道。相传在吴王寿梦、诸樊时代(公元前585—前560)吴城内都亭桥设有都亭驿驿传机构。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年)横塘创建姑苏馆驿站,设供宾客食宿游憩的馆舍、台楼、园圃,备有舟船、马匹交通工具,雄丽为“三吴之冠”。驿站于同治十三年(1874年)重修,为清代建筑。现存遗迹仅是水陆驿站的大门,其他馆、楼、台已无迹可寻。亭三面环水,以长堤与三孔的彩云桥相连,坐北朝南。南面左右石柱上镌刻楹联:“客到烹茶旅社劝当东道,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”。
1955年苏州市文管会实施抢修,又于1961年10月至1962年2月进行大修。1990年因整修大运河,彩云桥拆建,驿站又次整修,成一景点与彩云桥相映成趣。横塘驿站不仅是苏州古城中仅存的一座古驿站建筑,举目全国也是仅存的二座之一。邮电部在1990年11月28日“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”上发行了J-174“姑苏驿”小型张,以资纪念。横塘驿站今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,标名“横塘驿站”。
进入新时代,保护历史文化名城,传承优秀吴地文化,历史向我们这一代人发出召唤!
苏州市政府为加快推进“一核四城”建设,做优做靓苏州古城,尽快把苏州大运河、环古城河和胥江建设成为苏州古城的绿色项链、文化走廊和旅游胜景。力争把“两河一江”建设成为“生态、文化、繁荣、美丽”的景观带,同时,也将大运河、胥江沿岸打造成为传承苏州历史文明、国际一流的服务型文化带和经济带,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,改善城市面貌,提升城市形象,打造真正的东方水城。苏州是园之城、水之乡、桥之都。民国易君左先生曾如此印象苏州桥梁:“红阑干畔,白粉墙头,桥影媚,橹声柔,清清爽爽,静静悠悠,最爱是苏州。”
横塘驿站外,又一亮点为普福桥。普福桥,又名亭子桥,明万历年间修造,清康熙四十七年(1708)重建。普福桥原系三孔石拱桥,桥顶建有亭子,四角均系石柱支架,四周砖砌,亭角翘首,四角挂有古铜钟,声音清亮,嘉庆年间再次重修时失之。四麓各一井,井各一亭。古人云:四井乃四口字,建亭桥上如工字,合之乃“器”字形也。横塘为苏州城西水路要津,随着运河航运的发展,普福桥的三孔桥拱已无法通行大船,于是在1969年被拆除。1972年10月,在原址重建钢筋混凝土的人行便桥“横塘桥”。1991年7月,横塘桥因疏拓运河横塘段再次被拆除,后在原桥址向北100余米建一座人行便桥,立“亭子桥”字匾。2004年9月1日,新亭子桥被一艘货船撞塌。自此,横塘便没了亭子桥,成为苏州人心头一大遗憾。
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“要坚定文化自信”,这是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来的,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,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。随着城投公司转型升级、创新发展等重点工作的推进,以及“产城融合、科创立基、文化固本、生态乐居”的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,城投人秉承“为了这座城市”的理念孜孜不倦,不断深化项目建设,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,为历史留下隽永的文化印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