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这座城市
根在祖国 情系家乡
+ 查看开云app官方官网
根在祖国 情系家乡
+ 查看开云app官方官网
“一条大河波浪宽,风吹稻花香两岸。我家就在岸上住,听惯了艄公的号子,看惯了船上的白帆。”——《我的祖国》
很小的时候,姑姑经常哼唱这首歌。当时的我并不太理解歌词的含义,因为我生活的周围既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河,也没有挂着白帆的船只。我缠着姑姑问为什么不是一条小河波浪宽?姑姑解释说,这是在描写词作者的家乡,是他眼中对祖国最充满感情的缩影。“你生长在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,看到的祖国当然和歌里唱的不一样啦。”她笑着说。
祖国的缩影是家乡。而我对于家乡的认知,源于和奶奶家有关的一切。
奶奶家住在市北边的一个小镇上,既安静而又闲适。小时候,我的暑假都是在那里度过的。每次下了公交车,我总是把爸爸妈妈甩在身后,一路小跑到奶奶家门口,这时听到脚步声的奶奶跨过门槛从屋里走出来,抬眼一看发现是我来了,脸上立马笑容满溢。
夏天的午后总不乏雷雨的光临。哗啦啦几声雷过后,倾盆大雨就肆意倾泻下来。雨点儿像一粒粒豆子般,打在瓦片上发出“啪啦啪啦”的声音。奶奶家的屋顶总是会漏水,每次都要匆忙摆好几个盆子来接雨水。隐约从书房传来叮咚的琵琶声,那是爷爷又打开半导体听评弹了。大人们喜欢把大吊扇开到低档,坐在客厅里聊天。而我躺在卧室的竹席上,听着外面大大小小的声响。说也奇怪,雷声、雨声、琵琶声、广播声、细碎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,不但不觉得嘈杂,反而意外地和谐。像一首独特的夏日安眠曲,将我带入沉沉的梦境中。
雨停了,傍晚来了。夏天的傍晚总是湿漉漉的,风儿伴着花露水的味道吹在身上,带来阵阵凉意。奶奶在金砖台上放一个小竹靠背凳,让我坐在上面吃晚饭。夏天吃不进油腻重口的菜肴,白粥配咸鸭蛋是最好的选择。奶奶会从自家井里打来一桶水,把煮粥的锅浸在水桶里至七成冷再取出。这样处理过的粥看上去晶莹剔透,米粒颗颗饱满,入口微凉。说是冷粥实则带一点温热,口感恰到好处。奶奶家门前是一条小路,平日总有人三三两两经过。一到傍晚,行人都赶着回家吃饭,小路上就更热闹了。不管认识不认识,都要打个招呼:“哟,小孙女回来啦”“哟,在吃什么好吃的呀”,一句句话语虽简单朴实,却显得格外可爱又亲切。
晚饭后,便是老熟人的纳凉“盛会”了。家家户户把大藤椅、小板凳拿出来,坐在门外场面上边乘凉边聊天。你一言我一语,东家长西家短,奇闻异事、海内外要闻通通是谈资。没有任何电子产品消遣,孩子们有时乖乖地听着大人们聊天,有时也会聚在一起交流一下动画城和大风车,奥特曼与美少女战士。蚊子的偶尔进攻并不会消退纳凉的热情,在闲聊中,大家更加熟知彼此,无形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。
时光仿佛是被一阵风翻过的书籍,一眨眼就到了崭新的一页。伴随着时代的进步,镇上人家的物质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。奶奶搬进了新居,不用在大雨来临的时候担心屋顶漏水了;有了空调和彩电,即便雨夜不能出门纳凉,也能舒舒服服地在房间休闲娱乐了;而配备了油烟机和煤气灶的专属小厨房,使奶奶彻底摆脱了煤炉呛鼻烟气的围绕。不但如此,多亏了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,奶奶能够使用手机和我面对面视频聊天了。任何新事物都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蜕变,尽管如今的家乡已不是童年时代的面貌,但随着科技的进步,人与人的距离并未渐行渐远。
家乡以及家乡的人、事、物,不仅仅伴随着我年龄的增长,也潜移默化地将一种情结和信念悄悄植入我的脑海。在我感到沮丧和迷茫的时候,给我前行的力量。我的祖国、我的家乡,是我生长的地方。我深深扎根在这里,见证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辉煌。
本文为“我和我的祖国”主题征文二等奖
很小的时候,姑姑经常哼唱这首歌。当时的我并不太理解歌词的含义,因为我生活的周围既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河,也没有挂着白帆的船只。我缠着姑姑问为什么不是一条小河波浪宽?姑姑解释说,这是在描写词作者的家乡,是他眼中对祖国最充满感情的缩影。“你生长在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,看到的祖国当然和歌里唱的不一样啦。”她笑着说。
祖国的缩影是家乡。而我对于家乡的认知,源于和奶奶家有关的一切。
奶奶家住在市北边的一个小镇上,既安静而又闲适。小时候,我的暑假都是在那里度过的。每次下了公交车,我总是把爸爸妈妈甩在身后,一路小跑到奶奶家门口,这时听到脚步声的奶奶跨过门槛从屋里走出来,抬眼一看发现是我来了,脸上立马笑容满溢。
夏天的午后总不乏雷雨的光临。哗啦啦几声雷过后,倾盆大雨就肆意倾泻下来。雨点儿像一粒粒豆子般,打在瓦片上发出“啪啦啪啦”的声音。奶奶家的屋顶总是会漏水,每次都要匆忙摆好几个盆子来接雨水。隐约从书房传来叮咚的琵琶声,那是爷爷又打开半导体听评弹了。大人们喜欢把大吊扇开到低档,坐在客厅里聊天。而我躺在卧室的竹席上,听着外面大大小小的声响。说也奇怪,雷声、雨声、琵琶声、广播声、细碎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,不但不觉得嘈杂,反而意外地和谐。像一首独特的夏日安眠曲,将我带入沉沉的梦境中。
雨停了,傍晚来了。夏天的傍晚总是湿漉漉的,风儿伴着花露水的味道吹在身上,带来阵阵凉意。奶奶在金砖台上放一个小竹靠背凳,让我坐在上面吃晚饭。夏天吃不进油腻重口的菜肴,白粥配咸鸭蛋是最好的选择。奶奶会从自家井里打来一桶水,把煮粥的锅浸在水桶里至七成冷再取出。这样处理过的粥看上去晶莹剔透,米粒颗颗饱满,入口微凉。说是冷粥实则带一点温热,口感恰到好处。奶奶家门前是一条小路,平日总有人三三两两经过。一到傍晚,行人都赶着回家吃饭,小路上就更热闹了。不管认识不认识,都要打个招呼:“哟,小孙女回来啦”“哟,在吃什么好吃的呀”,一句句话语虽简单朴实,却显得格外可爱又亲切。
晚饭后,便是老熟人的纳凉“盛会”了。家家户户把大藤椅、小板凳拿出来,坐在门外场面上边乘凉边聊天。你一言我一语,东家长西家短,奇闻异事、海内外要闻通通是谈资。没有任何电子产品消遣,孩子们有时乖乖地听着大人们聊天,有时也会聚在一起交流一下动画城和大风车,奥特曼与美少女战士。蚊子的偶尔进攻并不会消退纳凉的热情,在闲聊中,大家更加熟知彼此,无形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。
时光仿佛是被一阵风翻过的书籍,一眨眼就到了崭新的一页。伴随着时代的进步,镇上人家的物质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。奶奶搬进了新居,不用在大雨来临的时候担心屋顶漏水了;有了空调和彩电,即便雨夜不能出门纳凉,也能舒舒服服地在房间休闲娱乐了;而配备了油烟机和煤气灶的专属小厨房,使奶奶彻底摆脱了煤炉呛鼻烟气的围绕。不但如此,多亏了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,奶奶能够使用手机和我面对面视频聊天了。任何新事物都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蜕变,尽管如今的家乡已不是童年时代的面貌,但随着科技的进步,人与人的距离并未渐行渐远。
家乡以及家乡的人、事、物,不仅仅伴随着我年龄的增长,也潜移默化地将一种情结和信念悄悄植入我的脑海。在我感到沮丧和迷茫的时候,给我前行的力量。我的祖国、我的家乡,是我生长的地方。我深深扎根在这里,见证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辉煌。
本文为“我和我的祖国”主题征文二等奖